图强教育网 教育资讯 自主单招资讯

自荐信有这六点就够了!内含清北等重点高校自荐信范文

想必大家都知道,个人陈述材料即自荐信,是反映考生兴趣、爱好、学习成绩、彰显考生个性的重要形式,特别是对于没有竞赛奖项的考生来说,自荐信无疑是初审老师和面试官认识考生的重要途径。


如何让你的自荐信脱颖而出?一起来看看以下六个招数:


一、篇幅格式及书写


自荐信不宜太长,大部分院校对自荐信的字数要求在800至1500字左右,大学自主招生简章发布之后,仔细阅读自招简章,看看对个人陈述是否有字数和内容等方面的要求,最后再根据要求进行一些小的修改就可以了。自荐信应多加校对,力保无语病和错别字,语句通顺。另外若院校要求自荐信手写,则考生需仔细誉写,保证字迹清晰可辨认,并非要求书法大家的水准,但是必须体现考生认真对待的端正态度。用一句概括就是篇幅适中,格式正确,书写规范。


二、内容安排合理


自荐信的基本功能是向学校展现出自己的优点,一般来说,一篇完整的自荐信应包含如下内容:


明晰择校及择专业的原因


不少的考生,报考学校的原因写的非常的随意,千篇一律。例如某某学校是国家“985工程”兼“211工程”高校,这样的原因只会反应出两个问题:其一是考生对学校乃至专业的了解仅仅停留在非常肤浅的层面;其二是学生对自己不甚了解,也缺少分析,彰显出一种浮躁的功利心理。这显然是不可取的,报考学校要切合自身原因和学校的特色来报,对于自主招生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切合考生的专业特长和专业喜爱。


考生应表达出自己对目标院校的了解,譬如校史、校训、院校特色、知名校友等等。表达出我并非盲目报考,而是深入了解之后觉得最符合自己的才能与期待才来报考的。让初审老师觉得,你真的对该院校的自主招生很用心,也许平时做事就很认真,这样就会有比较好的结果。


交待清楚自己的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


很多考生自荐信洋洋洒洒写上几千字,家庭背景的介绍或者自己小学至今的成长过程占了一大半,轮到写学科特长的时候一笔带过。这样的自荐信明显是没有分清主次,要知道学校对你父母是做的什么的并不关心,很多年前的小学旧事也不想了解。一定要清晰的把握住自主招生选拔的宗旨: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这部分是整个自荐信的核心内容。所以聪明的考生对于这部分的描写都是非常用心的。


对大学学习生活的规划


任何一个高校都不想招进来一个徒有竞赛而胸无大志的平庸学生,通过这部分的描写可以让学校更进一步的了解考生。考生可以写对未来的展望,包括大学期间在该院校和专业会有怎样的学习生活计划,毕业后从事哪种工作甚至人生的规划,达到何种高度。毕竟名校自主招生的目标是选拔品学兼优、志存高远的优秀生源。


三、语气要诚恳谦虚


有些考生的自荐信一看就知道是在网上抄的,因为报同一所学校的不同学生的表达方式完全一致,给学校留下了非常不诚实的印象。面试中所有与个人经历相关的问题几乎都来自于自荐信,对其中每一处细节的精心准备也是决定面试成败的关键,事实上许多考官的整个面试过程就是由面试者个人经历中的某一条展开。从这个方面来说,同学可以通过合理规划自荐信的重点来扬长避短,引导面试话题,反客为主。考生切记,自荐信中的内容一定要保证真实。如果为了自荐信看起来更加美观而吹噓了一些内容,那么在面试时,考官针对性地进行提问的时候,就极有可能露出马脚,那么,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其次是有些学生在写到自己的长处时就开始飘飘然了,经常用“我由一个的学生成长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在表达自己的优点的时候不要浮夸过度,全面发展可以用来要求自己平时的学习和生活,高中阶段就实现了全面发展似乎不合适。


四、心态阳光


选拔人才的方式可能有千万种,但是每一种都喜欢心态阳光型的。有些考生写自己的缺点的时候动不动就不能自拔,心里那颗悲伤的种子就开始发芽,给人感觉就是这个学生的心理有些阴暗,不够阳光,不够大度,胸襟不够开阔。因此在论述自己的优缺点时要把握度拿得起,放得下。


五、自荐信一定要自己亲手写


有些考生直到要邮寄材料的时候才想到自荐信还没写,于是家长们就开始着急了,从网上下载一篇范文,东拼西凑就连成了一篇自荐信。有些考生考官提问他的优点时讲不出来,而自荐信上父母列了一堆,或者是回答的和自荐信上出入很大等等,这些都是要避免的。


六、自荐信要有自己的特色


自荐信要突出自己的个性特点和特长。参加自主招生的考生,学习成绩都名列前茅,这方面的比拼已经难有成效。所以需要将学习成绩之外的素质写得比较出彩、吸引人。试想在无数写自己喜欢读书、听听音乐的自荐信中,一个兴趣爱好是做昆虫标本的考生会多么吸引初审老师的眼球。当然这方面不能违背我们的真实性原则,否则若有老师询问你具体的制作过程,最喜欢哪些昆虫的标本之类的问题,极有可能就露馅了。


假如自荐信中能做到以上说的这些,想必初审己经不是问题,而且在面试中也会比较容易应对。


电话咨询 1 在线咨询 预约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