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动态

SCHOOL DYNAMIC

达内受邀出席第九届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对接会

2023年4月1-2日,第九届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对接会在京盛大召开。本次对接会旨在解读高等教育范式变革、教育数字化战略、产教融合等有关政策,来自全国近500所高校、300家企业的千名代表参会。


67.jpg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王启明,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理工处处长高东锋,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组组长、哈尔滨工业大学徐晓飞,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陈焕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吕卫锋,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院长蔡一茂等出席大会。


68.jpg

达内集团校企合作中心总经理高玮受邀出席圆桌论坛,与华东师范大学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钱卫宁、同济大学新工科智能制造工程专业负责人陈明、浙大城市学院教授颜晖等就“聚焦新兴领域,深化协同育人”的话题展开思想交锋和深入对话,圆桌论坛环节由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组副秘书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姜永远主持。


69.jpg

一、8年相伴前行共同培养高质量人才


高玮女士首先向在场嘉宾介绍了达内集团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方面的经验。她谈到达内集团自2002年成立至今的二十年,也是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的二十年,达内围绕着产业发展培养人才,包括IT技术人才、艺术设计人才,网络营销以及电子商务等领域。最早从面向社会急需初级、中初级岗位开始,达内的人才培养从Java开发培训,延展到与高校对接,又延展出面向中小学生的科技素质培养,形成了全面向全链条人才的培养的体系。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经历了十年的发展,达内有幸陪伴项目走过了8个年头,在期间与超过500所院校合作,累计项目经费支持超过1.5亿。自2005年开始与高校合作,达内也在思考作为专门的职业教育公司,与高校合作的优势,就是在有学校、产业企业以及第三方专业机构来形成共同体的合作模式中,能够更好推动项目落地,并在其中寻找到了非常好的结合点。


70.jpg

在达内每个月有将近1万名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在输送人才就业方面形成了非常敏捷的对接体系,对接企业的人才需求,快速调整课程方向。基于这样的优势,达内开始与学校做实习实训,逐渐延展做专业共建,现在在教育部的政策的指导下,与学校开展深度融合,共建现代产业学院。


高玮女士表示,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达内一手托着1200多家合作院校,一手托着超过20万家雇主企业,每年面临着差不多10万个岗位匹配需求。对于企业来讲,只有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才可能实现更好的经济回报。因此也非常感谢教育部协同育人的平台感谢这么多学校老师的信任以及建议。将来达内也会持续在平台的带领下做好人才培养和输送的工作。


二、“懂行业、懂企业、懂专业”打造良性协同育人生态


从企业的角度来谈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高玮女士表示认为需要考虑用户是谁、用户的需求是什么。企业的用户是学生,学生的需求是就业。如何让学生能够高质量的就业,让企业找到优质员工,是产业企业、第三方专业机构以及学校,共同要去思考的事情。


应用型高校最大的痛点之一就是师资缺乏,但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痛点和需求才有校企合作的空间。高校因为机制、考评、待遇等等原因,很难建立一支真正的具有工程师背景的师资团队。没有这样一支师资团队,对于大多数的应用型高校来讲,实践课程就无法落地,生产过程、经营过程与教学过程相结合也无法完成。

71.jpg


在这个过程当中,达内思考后认为要做到“三个懂”,第一是要懂行业,就是要根据行业的发展适时地推出与最新技术相匹配的课程或者案例。第二是要懂企业,要针对企业批量化的岗位能力指标和胜任力指标,提炼出课程标准。第三是要懂专业,要能把企业的标准和用人体系变成可以做到专业课程里的项目案例,然后与高校的老师联合做好人才培养。


从企业的角度来讲,要时刻去思考如何不断地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当具有这种核心竞争力的时候,校企合作会建立越来越市场化的体系。企业要做情怀,同时也要有持续的回报来更好地反哺工作质量。在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市场化的这样一个平台之上,大家就会找准自己的定位,让生态越来越良性。


会议期间,达内高慧强学也设置了展位,吸引了来自高校老师及企业代表等前来咨询,就人工智能、大数据、电商直播等领域的人才培养与校企合作等问题展开交流。


72.jpg


以上就是 "达内受邀出席第九届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对接会" 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动态资讯 栏目查看
免费领取试听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