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动态

SCHOOL DYNAMIC

电影上映之后,多余的拍摄素材最后怎么处理了?

很多人都好奇,拍电影时拍了很多素材,除了剪辑成正片的,其他的胶片或材料最后都怎么处理了?后来的人能获得这些档案资料进行研究吗?还是说都销毁了呢?


电影上映之后,多余的拍摄素材最后怎么处理了?


很多人都好奇,拍电影时拍了很多素材,除了剪辑成正片的,其他的胶片或材料最后都怎么处理了?后来的人能获得这些档案资料进行研究吗?还是说都销毁了呢?


电影上映之后,多余的拍摄素材最后怎么处理了?


素材和正片的时长比例叫「片比」。比如你拍了 100 小时的素材,最后正片 2 小时,那么片比就是 50:1 。


现在电影因为广泛使用数字摄影机,所以片比一般都很高。但在过去胶片时代,为了节省制作成本,片比就会控制得很严格。


80 年代中国电影因为受限于经济条件,通过细致地彩排走位和精确地控制拍摄条数,有时片比能做到 1.2:1 。


但这个太极端了,不具有普遍性。中国电影在胶片时代的片比通常在 5:1 到 8:1 左右。


姜文在拍摄 《阳光灿烂的日子》时,片比差不多有 100:1左右,在当年是非常奢侈的拍摄。



电影素材,包括剪余片在内,版权都是电影公司的。所以即使导演对最终剪辑版本有不同意见,但导演个人也是无法自行处理剩余素材的。


通过剪余片再剪辑一个版本的行为非常少见,在 DVD 和蓝光出现之后,偶尔会有电影公司推出经典电影的「导演剪辑版」或「加长版」。


但这些版本大部分也不是利用剪余片完成的,而是在之前的剪辑过程中,因为导演和制片公司在剪辑方案上有不同意见,最后被舍弃的较长版本。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较长的版本在影院上映时会有排片困难,所以制片公司往往倾向于较短的版本,而导演则出于叙事完整性或导演风格的诉求,会倾向于较长的版本。


所以大部分导演合同里都会对「最终剪辑权」提前有一个约定,当剪辑版本有不同意见时,以最终约定方意见为准。


这个权力一般是掌握在制片公司手中,只有很少很少的导演拥有最终剪辑权。


《阿凡达 2》即将上映,一些当年的八卦也被披露。在《阿凡达》剪辑过程中,制片公司就曾对片长提出过意见,但卡梅隆非常霸气地回应,你们电影公司这栋楼花了 5 亿美元,这都是我(拍《泰坦尼克号》的票房)挣来的!所以关于片长的事情我说了算!


不过世界上只有一个詹姆斯·卡梅隆……所以雷德利·斯科特导演就变成了最著名的「导演剪辑版」比正片好看的导演……


他执导的《天国王朝》导演剪辑版比公映版长一个多小时,已经几乎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版本了。我个人是更喜欢导演剪辑版的。


因为电影剪余片很少会长期保留,所以很多影史经典电影如果拷贝丢失或损毁,最后修复时的版本也是不完整的。就是因为无法获得剪余片来辅助修复。


一般电影资料馆都会尽力收集影史经典电影的一切素材,但往往也只能有最终上映拷贝,很少会有剪余片素材。


未经考证的一种说法,自电影发明以来,全世界拍摄制作的电影可能有三百多万部。其中绝大多数不要说素材了,连正片都很少留存下来。这就是电影这门艺术的宿命。


电影是一种挑战时间并试图战胜遗忘的艺术。

但电影的归宿往往都是被时光湮灭被观众遗忘。


但只要曾经有过那束光,

电影本身就会一直存在下去。


以上就是 "电影上映之后,多余的拍摄素材最后怎么处理了?" 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动态资讯 栏目查看
免费领取试听课程